你当别人是朋友,别人没把你当朋友(当作朋友还是当作朋友)
你当别人是朋友,别人没把你当朋友(当作朋友还是当作朋友)
2020年的时候,已经退休的老黄在和当年支边的朋友一起聚餐的时候,提起到有一家口味不错的农家乐餐厅,并相约好大家下次一起去聚餐,一切交给自己来组织就行了。
几天之后,老黄开着自己的商务车,并带上6名朋友前往目的地。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气氛非常的融洽。前方过了路口就是农家乐,老黄将方向盘向左转弯,却没有注意到对面马路上正在直行的SUV,对方的速度很开,老黄的车子因为避让不及时而被撞到了,造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
老黄自己倒是没有受伤,坐在最后一排的两名朋友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后轮的部位是撞击最猛烈的地方,老黄的两名朋友当场就昏厥了过去。
老黄退休之前就是一名医生,他摸了摸朋友的脉搏,发现还有跳动,于是就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可能因为是老人,各方面体征比较脆弱。加上对方车辆的撞击力度比较大,在去往医院的途中,他的两名朋友还是去世了。
老黄很难过,同时也觉得内疚,对于这样的结果,是谁都没有料到的。两名朋友去世之后,老黄第二天就向别人借了20万元,分别一家给了10万元,作为朋友的医疗费和安葬费。
之后,为了支付后续的赔偿费用,老黄还卖掉了自己的唯一一套住房。本来应该安享晚年的老黄,因为自己的一次失误操作而把自己的半生积蓄搭了进去。
但老黄的赔偿态度很积极,家属们也原谅老黄,双方签订了交通事故刑事责任谅解书之后,老黄也因此免于刑事处罚了。
但之后老黄做了一个让亲属们非常不满的举动,导致了两名朋友的家人和老黄对簿公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老黄看对方签订了谅解书,就想把之前给两位朋友,每人一家的10万元丧葬费和医疗费要回去。
因为这样,家属们都感觉受到了欺骗,他们想要为自己死去的亲人讨要一个合理的说法,于是就对老黄还有保险公司提起了诉讼。
老黄却说并不是这样的,是朋友的家人误解了自己。他说:应该赔偿的钱一分也不会少,只是希望当初给朋友每人一家10万元的丧葬费可以算在赔偿金当中。
老黄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根据我国《民法典》当中有一条关于好意同乘的规定,它的解释是这样子的:
非运营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员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这当中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非运营车辆,二是无偿搭乘,而老黄都符合这样的要求。
老黄认为自己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并没有收这几个好朋友的油费钱,过路费也是自己交的,自己在驾驶的时候也并没有重大过失行为,履行了作为一个驾驶员的责任,根据《民法典》当中的规定,确实是可以少陪一点的。
但家属们却有着和老黄不一样的说法。因位平时大家都是一起吃饭的朋友,今天你请我一顿,我请你一顿,礼尚往来之间并没有谁占到了谁的便宜。老黄的朋友们也不会无偿的坐他的车,本来是打算在到了目的地之后再平摊老黄的车费油费的,谁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故,所以才一直没有分摊老黄的费用。
老黄在咨询了有关法律专家以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无论老黄的朋友是否会在事后会分摊油费和过路费,并不影响黄老伯的好意同乘的判定。
只是分摊一点汽油费、过路费并不算是有偿的服务,判断有偿无偿关键是看它够不够成一种对价。也就是说,老黄朋友们分摊的油费价格抵不上老黄所支出的实际费用,好比说正常情况下包车包人的服务费用需要500元,但是老黄朋友们支出的价格是远远达不到的这个数字的。
而且老黄在驾驶车辆的时候,没有重大的过失行为,并没有酒驾醉驾,他的行为只能算是一般过失。
但即使这样,家属们也提出了另外的说法。他们认为老黄是聚会的发起者,并不是老黄的朋友们提出主动坐车的,是老黄主动要求朋友们坐车的,所以还应该老黄承担责任。
最后法律专家解释说,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提出搭乘便车,对于这样的行为都算是好意同乘。
最终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老黄对原告赔偿49万元,因为老黄有好意同乘的行为,酌情减免5万元;
被告老黄事发后垫付的治疗费用、丧葬费用10万元抵扣赔偿款,实际支付原告32万元。
对此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认为:
(1)老年人外出因为身体各项机能因为已经没有年轻人灵活了,所以在驾驶车辆的时候一定要更加小心,任何时候都不应该马虎大意。
(2)对于老黄这种好意同乘的行为我觉得应该是值得鼓励的,也让双方当事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我认为在有能力的范围内,承担责任的时候应该拿出自己的态度,老黄做的没有错,也履行了自己作为一个朋友的职责,作为旁观者,我是支持的老黄这样的行为,至少他处理事情的态度让人觉得他不是一个逃脱责任的人。
(3)最后一点我认为,我们不要随随便便的坐别人的车,不出事故还好,出了事故就很容易发生纠纷,我们要谨慎一些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
1、你生活越来越好,发财了,升官了,这个时候祝福你的人,为你高兴的人,是你的朋友。羡慕嫉妒恨的人,就不是你的朋友。
2、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工作中有困惑,出手帮忙的是朋友,这个时候旁观者躲得远远的,就不是你的朋友。落井下石的人,那一定是敌人了。
3、有事儿了、遇到困难了就打电话找你帮忙,脸笑得很灿烂,话说的很好听。事办完了,咱俩就消失。不在,有什么联系了。这样的人一定不是朋友,他只是在利用你。
4、他有烦恼了,找你倾诉,是把你当朋友了。
5、她有高兴的事儿和你分享,这样的人也是把你当朋友了。
6、你打电话,他没有接,事后也不给你回电话。那是真心没把你当回事。
7、你发微信他从来不秒回,第二天才给你应付了。
8、他没有事求你的时候不会跟你单独去吃饭喝茶。
9、她生病了,你就去医院看她。你生病了,他假装不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