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宁:刘少奇混血长孙,前苏联航天专家,58岁来中国认祖归宗
刘维宁:刘少奇混血长孙,前苏联航天专家,58岁来中国认祖归宗
刘少奇与发妻何宝珍生有三个子女,长子刘允斌是刘少奇引以为豪的儿子,独立上进,曾在苏联留学多年,获得莫斯科大学化学副博士学位,并与俄罗斯姑娘玛拉结婚生下一儿一女,儿子阿廖沙(中文名刘维宁)是刘少奇长孙,他是中俄混血儿,在苏联长大并参加工作,后来成为苏联航天指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
五岁时,刘维宁与自己的祖父刘少奇匆匆见过一面,刚记事的他对祖父留下了强烈印象,长大后,因父亲刘允斌归国工作,父母离婚、中苏关系遇冷,刘维宁与父亲失去联系,从此天各一方。
但血缘里的神奇密码促使他后来走上了寻根之路,2003年,在奶奶王光美和姑母刘爱琴的帮助下,刘维宁带着妻子第一次来到中国,由姑母陪同,前往湖南宁乡县花明楼镇老家认祖归宗,此后,他多次往返于中俄之间,最终取得了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定居广州,成为中俄民间友谊使者,还把中医介绍到俄罗斯。

刘维宁与祖父相片
这个与刘少奇只有一面之缘的长孙,虽是混血儿,相貌却与祖父酷似,至今还保留着湖南人的吃饭习惯,如今,已“落叶归根”、在中国住了十几年的刘维宁,深入研究了不少刘少奇思想,着手在莫斯科筹建刘少奇纪念馆,将研究传播祖父的事迹与思想变成了自己的一项长期工作。
1、父亲刘允斌曾在苏联学习工作20年,为报国重返故土,父子天各一方
1922年,刘少奇与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的何宝珍在安源大罢工运动中相识萌情,半年后,二人举办了婚礼,婚后生了二子一女: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和次子刘允若。
刘允斌1924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年底,刘少奇接到通知,要他前往广州筹备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他与妻子商量,将才几个月大的刘允斌送回宁乡老家,由刘少奇母亲抚养,本以为这是临时安排,不久后就能一家团聚,不料,这一别竟是14年。
1930年,刘允斌祖母和养母先后过世,几位伯父商量后,把他安排到务农为业的七伯刘作衡家里生活,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刘允斌六岁起就一边上学一边干农活,放牛、割草、种田什么都能上手,艰苦的生活培养了他勤劳节约、朴实无华的生活习惯,不过,自幼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也让刘允斌性格内向、内心孤独而倔强,导致了后来的悲剧。

少年刘允斌
1938年春天,刘少奇结束华北局的工作、重返延安,让二哥刘云庭把儿子送到自己身边生活,安排他和妹妹刘爱琴直接入读延安保育小学四年级,而此时,何宝珍已在四年前牺牲于南京,再也无法见到儿子长大了。
回到延安的刘少奇仍忙碌异常,1939年1月又被派到河南确县主持中原局工作,无法照料儿女,只能把兄妹俩托付给当时的妻子谢飞。

刘少奇与刚接到延安的儿女(左一刘允斌)
谢飞离开后,1939年秋天,刘允斌、刘爱琴兄妹跟着去苏联治疗臂伤的周恩来一起来到莫斯科,被送往共产国际专门为各国共产党领袖子女开设的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学习。

刘少奇与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
来苏联后,刘允斌起了俄文名字:克林姆·允斌,他学习发奋、常人难及,1945年在苏联读高中时,因成绩优异获取金质奖章,毕业后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后来转学到莫斯科大学化学系,每天清晨,刘允斌都是第一个去自习的学生,晚上是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的,甚至因过度劳累而病倒了一段时间,他这种勤奋好学精神深深吸引了同班女同学玛拉·费多托娃,两人一毕业就结了婚,1952年生了女儿索尼娅,1955年生了儿子阿廖沙,分别起了中文的小名“苏苏”和“辽辽”。

刘允斌、玛拉与儿女
刘允斌不仅好学上进,而且组织能力强,大学里被选为中国留苏学生同乡会的会长,在家也是个体贴能干的丈夫,1955年,阿廖沙出生时,他获得了莫斯科大学核化学专业副博士,为了陪伴妻儿,他请示父亲,并经张闻天同意,作为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暂留在苏联实习、工作。
刘允斌是刘少奇寄予厚望的儿子,他一直盼着儿子学成后能报效祖国, 1956年1月21日,刘少奇写给在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的次子刘允若信中说道:“你告诉允斌,我同意他继续实习,一直学好回来。我不反对玛拉也参加实习。玛拉来中国的问题,如果已经决定,就不必再改变了。”
不久,新中国成立了核研究机构,急需刘允斌这样的核专业人才,刘少奇再次写信给长子:“祖国和人民等待你的归来。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父亲的殷切期待,让刘允斌下定了归国的决心,他劝说妻子玛拉同行,但玛拉觉得两个孩子太幼小,一时无法适应环境变化,让刘允斌先行一步。
刘允斌对妻儿的感情深厚,曾对刘少奇的机要秘书刘振德说:“我爱我的妻子,但更爱我的祖国。我下决心非回来不可,但玛拉不来,所以两人过着分居生活,我愧对玛拉母子。”
1957年10月,刘允斌毅然舍妻别子,回到阔别18年的故土,进了位于京郊的中国原子能研究所(601所)工作。

刘允斌
第二年,玛拉带着儿女来北京住了12天,但这却让二人最终做出了离婚的决定,玛拉不愿来中国生活,于是与刘允斌签好了离婚协议,拿到了儿女抚养权,才带着孩子们重返莫斯科。
不久,由于中苏关系破裂,刘允斌与前妻、子女的通信中断了,互相失去了音讯。
刘允斌后来再婚生子,1967年11月在包头去世,直到20年后,阿廖沙与姑母联系上了,才得知父亲已逝的消息。
2、与祖父只有一面之缘,却能感受到他的厚爱
对于失散在外的孙子、孙女,刘少奇内心非常惦念,1960年11月,刘少奇带代表团第六次访苏,趁这个难得的机会,他让人接来玛拉和孙子、孙女,祖孙俩第一次见面,也是今生唯一的一面。
刘维宁回忆这一幕时说道:“1960年第一次见他,我5岁,记得母亲说晚上要去一个地方,一辆黑色轿车接走了我们,来到漂亮的大厅,一位高大的老人,很亲切,热烈拥抱并亲吻了我,他就是我的祖父刘少奇。他带给我很多玩具,也给母亲的家族带来了礼物,一套描画着中国山水画的烟具,和一幅绣着老虎的大丝绸画。”

照片上的阿廖沙看起来更像个中国小孩,长大后,他的五官与祖父酷似,后来他告诉别人,在俄罗斯他看起来像中国人,在中国他看起来像俄罗斯人。
虽然只见过一面,但刘维宁内心始终留有对祖父的记忆,他记得,当时因为不熟悉,刚靠在祖父怀里还有些羞涩,可随后就感受到了祖辈发自内心的疼爱,消除了他内心的不安,让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头发半白的他对记者感慨说:“那种感受我到现在还记得。”
加上母亲平时的讲述、报刊的报道,刘维宁对这个“高大的老人”一直有着亲切的印象,他珍存着与祖父的合影,后来把照片放大了,挂在他广州的家里。
3、隐藏身份多年,办护照时惊呆使馆工作人员
六十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恶化,玛拉为了避免麻烦,带着儿女从莫斯科回了老家,让阿廖沙姐弟改跟母姓,也从不向人提起前夫,身边没人知道刘维宁是刘少奇的孙子,刘维宁以“阿列克谢·克里莫维奇·费多托夫”的名字生活学习,这让他后来的人生很平静,一直过着平民百姓的生活。
而在内心深处,刘维宁还是对祖父、父亲一家有着很深的敬意,他从父亲那里遗传了爱钻研和刻苦学习的天性,成绩出众,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叔叔刘允若读过的学校:莫斯科航空学院,拿下了“民用航空”和“军事航天”两个学位。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因工作出色多次获得国家奖章,退役前,他是指挥中心的高级测控工程师、中校军衔,刘维宁的儿子、刘少奇的长曾孙同样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与刘维宁的叔叔刘允若一起,祖孙三代人都是校友。

刘少奇与阿廖沙、索妮娅
促使刘维宁与中国家人团聚的,是刘维宁口中“最亲爱的奶奶”王光美。
王光美一直惦记着索尼娅、阿廖沙姐弟,1987年,刘维宁的姑妈刘爱琴托莫斯科的同学打听,辗转联系上了刘维宁一家;1988年10月,王光美邀请玛拉前往北京团聚,小住了一段时间;1998年,刘少奇百年诞辰之际,王光美听说中央电视台文献纪录片《刘少奇》摄制组即将前往莫斯科拍摄,就托摄制组的人给刘维宁姐弟带去500美元,希望他们俩也能回家看看。
这促成了2003年刘维宁与妻子一同回到中国。
前往中国驻俄大使馆签证时,刘维宁在申请表里填上了父亲和祖父的名字,这让大使馆工作人员惊呆了,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刘少奇有这样一个中俄混血的孙子,还曾是苏联的航空专家,当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刘维宁的存在。
来到北京后,王光美召集家族所有能来的亲戚参加聚会,望着济济一堂的刘氏亲属,刘维宁感觉到浓浓的亲情,大家对各自的生活很感兴趣,互相问了很多问题,后来也一直保持着联系
4、认祖归宗之旅,促成叶落归根,定居广州多年
聚会后,姑母刘爱琴、姑父沃宝明陪着他前往湖南宁乡花明楼炭子冲老家“认祖归宗”,还按族谱为了他起了“刘维宁”的中文名字。
来到祖父刘少奇、父亲刘允斌生活多年的炭子冲,又到南京雨花台凭吊过祖母何宝珍后,刘维宁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归属感,此时,他的外公、外婆、母亲都已去世,俄罗斯已经没有多少亲人,他决心回中国“叶落归根”。

这还是他长大后第一次来中国,在俄罗斯,刘维宁能得到关于中国的信息不多,来到中国的城乡,望着都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见到中国人主动热情的交往方式,无不让刘维宁感到新鲜和惊讶,这也让他认识到祖父与父亲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强国梦事业,这理想终于得以实现。
2006年,退役后的刘维宁带着妻子、儿女举家迁回中国,定居广州,办起了促进中俄两国商业文化交流的非商业机构,还通过学医的妻子把中医介绍到俄罗斯,并在俄罗斯建立了中医药基地,他在给王光美的信中说道:“我有两个故乡:中国和俄罗斯。我要尽力做一些有利于两国的事情。” 仅2014年一年,为了促进中俄的文化交流,刘维宁就举办了一百多场活动,他说,这样的晚年很有意义,在中国,他拥有了精彩的第二人生。

在广州生活了十多年的刘维宁,像湖南人一样喜欢吃面条和辣椒,自认从祖父、父亲那里遗传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在办公室里,他挂上了祖父的画像,好时时提醒他,认真工作,“不让祖父和家族蒙羞”。
这个在异国长大的刘少奇长孙,尽管并没有在祖父和父亲身边成长,却始终流着他们身上的热血。
标签:
